少陽證又稱半表半里證,是體內(nèi)有寒還有熱,通常是由于風寒外襲進一步傳變?nèi)肜锘療釋е隆?/p>
中醫(yī)將病邪侵襲人體引起的不同癥狀分為表證和里證,表證是指在體表出現(xiàn)的癥狀,里證是病邪由表至里,內(nèi)部臟腑受到侵犯引起的癥狀。
少陽位于太陽、陽明表里之間,病邪犯少陽是指邪實已離太陽之表,而未入陽明之里,正在表里之間,既不是表證,也不是里證,屬半表半里之證。少陽證臨床常見表現(xiàn)有發(fā)熱和怕冷交替出現(xiàn)、胸肋部脹滿疼痛、不愿意飲食、欲嘔、口苦想吐、咽干等。
對于少陽證的治療一般以和解表里為主,代表的中藥方劑是小柴胡湯,其中柴胡既可透泄少陽半表之邪,又可疏泄少陽氣機郁滯,方中黃芩清泄少陽半里之熱,方中半夏和生姜可降逆止嘔,人參和大棗則是益氣健脾、扶正祛邪,炙甘草主要是調(diào)和不同藥物的藥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