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,茜草的功效是什么
(一)功效主治 涼血止血:《本草正義》曰:“茜根性寒,所主多血熱失血之癥。古今說解,都無異之?!秳e錄》止血,以血熱涌泄言之。一以清血中之熱,一以通壅積之瘀,斯血循故道而不橫逆?!北径ξ犊?、咸,性寒,功能涼血止血,可用治血熱妄行之吐血、衄血、尿血、血崩諸證?! 』钛铕觯罕酒房捎弥窝獰狃鼋Y(jié)之閉經(jīng)及跌打損傷致瘀滯腫痛諸證。 疏風通絡(luò):《本草經(jīng)疏》曰“茜根,行血涼血之要藥。主痹,痹者血病,行血軟堅,則痹自愈?!北酒房捎弥螣嵝捌珓僦宰C。本證多由外感風寒濕邪,侵襲肌表經(jīng)絡(luò),郁久不解化熱所致。癥見:關(guān)節(jié)灼熱,紅腫疼痛,痛不可近,屈伸不便,活動受限,可涉及一個及多個關(guān)節(jié)。遇熱則劇,遇寒則疼痛減輕。有
發(fā)熱、I=1渴、心煩、小便黃熱、苔黃、脈滑數(shù)。熱為陽邪,其性屬火;熱搏經(jīng)脈,瘀阻氣血;痹著不行,而為疼痛。茜草根,苦寒而咸;苦可燥濕,寒能清熱,咸可入血;活血祛瘀,疏風通絡(luò);熱清絡(luò)通則諸證自除?!侗静菡x》曰“風痹指血瘀血熱,痹著不行而言。茜草寒涼,入血而能通瘀活絡(luò),是以主之?!薄 ∏鍩嵬它S:本品可用治瘀血內(nèi)結(jié)之黃疸證。本證多由病程日久,氣血衰敗,濕濁殘留,瘀血不行所致;或由房勞傷腎,交接后入水而浴,濕熱流入髓藏所致。臨床可見:黃疸色暗而帶黑,或面部黝黑,或額上如煤渣色。身體消瘦,飲食減少,腹部脹滿,甚則膨隆,腹內(nèi)有痞塊或伴疼痛,或有低熱,午后尤甚,出血妄行,或鼻衄,或尿血,或
便血。舌唇紫瘀,脈象沉澀。本型黃疸,為脾腎兩虛,肝膽?zhàn)鲅恍?僅去濕熱,則百無一效。本品功專活血祛瘀,行血軟堅,消痞散結(jié);用治蓄血發(fā)黃,療效為佳?!侗静萁?jīng)疏》曰“茜根,行血涼血之要藥。主痹及疸。疸有五,此其為治,蓋指蓄血發(fā)黃,而不專于濕熱者也?!薄 ≈箍褥钐担很绮莞捎弥胃位鸱阜沃?a href="http://www.mnio123890.com/tags/k9d6x19d3r.html" class="match_link">咳嗽。本證多由情志抑郁不舒,肝郁化火,木火刑金,以致肺失清肅,自覺氣逆于喉而作咳嗽。癥見:氣逆咳嗽陣作,咳引脅痛,咽喉干燥,面紅目赤,心煩口苦,常感痰滯咽喉而咯之難出,量少質(zhì)粘,甚或略血,舌苔薄黃少津,脈象弦數(shù)。茜草根,苦寒瀉火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361313839,昧酸柔肝;平肝瀉火,柔肝解郁;順肝之性,清肺降逆,則諸征自除。 鑒別應(yīng)用:茜草根與大薊,二藥性味皆寒涼,歸肝、心二經(jīng);功效:涼血止血,活血祛瘀。其不同點在于:茜草根為婦科止血要藥,
血熱崩漏尤為多用;因入肺經(jīng),故可用治肝火犯肺之咳逆諸證。大薊有清熱利尿功效,可用于熱淋及
小便不利證。是為二者同中之異。
2,萎陵草有什么功效對糖尿病真的有效嗎
委陵草: 本品為少常用中藥。商品為薔薇科植物委陵菜的干燥全草。 委陵菜 別名:白頭翁、翻白草、痢疾草、蛤蟆草(東北),天青地白、小毛藥、虎爪菜(貴州),下路雞(廣東),雞爪草(江蘇),老鴰爪(山東)。 Potentilla chinensis Ser.--薔薇科Rosaceae 多年生草本,高30~60cm,全株密生長柔毛。主根發(fā)達,圓錐形或圓柱形。莖直立或略斜生。葉為羽狀復葉,頂端小葉最大,兩側(cè)小葉漸次變小,有托葉;基生葉通常有小葉15片以上,少數(shù)可達31片;莖生葉有小葉3~13;小葉片長圓形至長圓狀倒披針形,長1~6cm,寬0.6~1.5cm,邊緣缺刻狀羽狀深裂,裂片三角形,常反卷,上面綠色,具疏短柔毛,下面灰白色,密被白色綿毛。聚傘花序聚集;花萼5,闊卵圓形,與副萼互生,副萼線狀披針形;花瓣5片,深黃色;雄蕊多數(shù),花藥黃色,子房近卵形,花柱側(cè)生,短。瘦果有毛,多數(shù),聚生于被有綿毛的花托上,花萼宿存。花期5~8月,果期6~9月。 [藥材及產(chǎn)銷] 委陵菜Herba Potentillae chinensis主產(chǎn)于山東、遼寧、安徽,此外河北、內(nèi)蒙古、湖北、河南、江蘇、廣西、福建等地亦產(chǎn),其中以山東、遼寧產(chǎn)量大,銷全國并出口。 [歷史] 本品始載于《救荒本草》,謂:\"一名翻白菜。\"并曰:\"苗初塌地生,后分莖叉,莖節(jié)稠密,上有白毛,葉仿佛類柏葉而極闊大,邊如鋸齒形,面青背白,又似雞腿兒(即翻白草)葉而卻窄,又類似鹿蕨葉亦窄,莖葉梢間開五瓣黃花……。\"從以上描述及原文的附圖來看,與現(xiàn)今所用的委陵菜一致。已收載于《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》1985年版一部中。 [原植物] 委陵菜 別名:白頭翁、翻白草、痢疾草、蛤蟆草(東北),天青地白、小毛藥、虎爪菜(貴州),下路雞(廣東),雞爪草(江蘇),老鴰爪(山東)。 Potentilla chinensis Ser.--薔薇科Rosaceae 多年生草本,高30~60cm,全株密生長柔毛。主根發(fā)達,圓錐形或圓柱形。莖直立或略斜生。葉為羽狀復葉,頂端小葉最大,兩側(cè)小葉漸次變小,有托葉;基生葉通常有小葉15片以上,少數(shù)可達31片;莖生葉有小葉3~13;小葉片長圓形至長圓狀倒披針形,長1~6cm,寬0.6~1.5cm,邊緣缺刻狀羽狀深裂,裂片三角形,常反卷,上面綠色,具疏短柔毛,下面灰白色,密被白色綿毛。聚傘花序聚集;花萼5,闊卵圓形,與副萼互生,副萼線狀披針形;花瓣5片,深黃色;雄蕊多數(shù),花藥黃色,子房近卵形,花柱側(cè)生,短。瘦果有毛,多數(shù),聚生于被有綿毛的花托上,花萼宿存。花期5~8月,果期6~9月。 生于向陽山坡或荒地。 分布于黑龍江、吉林、遼寧、河北、河南、山東、山西、江蘇、安徽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、陜西、甘肅、青海、四川、貴州、云南等地。 [采制] 4~8月間采收,將帶根全草除去花枝及果枝,曬干;或?qū)⒌厣喜糠智o葉全部除去,僅用根;也有的地區(qū)將根葉分別入藥。 [化學成份] 根含鞣質(zhì)9%,淀粉10~20%;嫩苗中含維生素C等。 性狀鑒別 主根圓錐形或圓柱形,時有分枝,長5~15cm,少數(shù)至25cm;表面暗棕色或紅棕色,有不規(guī)則縱紋及橫裂紋,栓皮粗糙,有時呈片狀剝落,露出淺棕色內(nèi)皮;質(zhì)堅實,斷面皮部及射線淺棕紅色。葉基生,單數(shù)羽狀復葉,有柄;小葉片狹長橢圓形,邊緣羽狀深裂,下表面及葉柄均密被灰白色絨毛。氣微,味苦。 以無花莖、色灰白、無雜質(zhì)者為佳。 藥理作用及臨床應(yīng)用] 本品的全草煎劑對痢疾桿菌有抑制作用。葉及根煎劑對離體蛙、兔心臟有抑制作用,還可以擴張豚鼠離體支氣管,興奮豚鼠離體子宮。根煎劑給感染阿米巴的大鼠灌胃,對體內(nèi)的溶組織阿米巴原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,但體外實驗卻無效;據(jù)臨床報道本品對急性細菌性痢疾均有療效。 [附注] 1. 本品在不少地區(qū)作\"翻白草\"入藥,在湖北、江蘇等地曾作\"白頭翁\"購銷。 2. 鵝絨委陵菜(蕨麻)P. anserina L.在東北、華北、西北的部分地區(qū)作委陵菜入藥。其根纖細,中部或末端膨大呈紡綞形或球形塊根;匍匐莖細長;小葉片7~23,下面密生白色綿毛;花單生于長匍匐的葉腋。功效與委陵菜類似。 3. 腺毛委陵菜P. viscosa Donn在西藏地區(qū)以全草作委陵菜入藥。其根木質(zhì)化;莖直立,全株有柔毛和粘腺毛;羽狀復葉,基生葉的小葉片9~11,倒披針形,下面密生短柔毛,莖生有小葉片3~7;傘房狀聚傘花序,花黃色。功效與委陵菜相似。參考資料:http://www.hxjk.com/medicine/68/medicine20029225_1.html委陵草: 本品為少常用中藥。商品為薔薇科植物委陵菜的干燥全草。 委陵菜 別名:白頭翁、翻白草、痢疾草、蛤蟆草(東北),天青地白、小毛藥、虎爪菜(貴州),下路雞(廣東),雞爪草(江蘇),老鴰爪(山東)。 Potentilla chinensis Ser.--薔薇科Rosaceae 多年生草本,高30~60cm,全株密生長柔毛。主根發(fā)達,圓錐形或圓柱形。莖直立或略斜生。葉為羽狀復葉,頂端小葉最大,兩側(cè)小葉漸次變小,有托葉;基生葉通常有小葉15片以上,少數(shù)可達31片;莖生葉有小葉3~13;小葉片長圓形至長圓狀倒披針形,長1~6cm,寬0.6~1.5cm,邊緣缺刻狀羽狀深裂,裂片三角形,常反卷,上面綠色,具疏短柔毛,下面灰白色,密被白色綿毛。聚傘花序聚集;花萼5,闊卵圓形,與副萼互生,副萼線狀披針形;花瓣5片,深黃色;雄蕊多數(shù),花藥黃色,子房近卵形,花柱側(cè)生,短。瘦果有毛,多數(shù),聚生于被有綿毛的花托上,花萼宿存。花期5~8月,果期6~9月。 [藥材及產(chǎn)銷] 委陵菜Herba Potentillae chinensis主產(chǎn)于山東、遼寧、安徽,此外河北、內(nèi)蒙古、湖北、河南、江蘇、廣西、福建等地亦產(chǎn),其中以山東、遼寧產(chǎn)量大,銷全國并出口。 [歷史] 本品始載于《救荒本草》,謂:\"一名翻白菜。\"并曰:\"苗初塌地生,后分莖叉,莖節(jié)稠密,上有白毛,葉仿佛類柏葉而極闊大,邊如鋸齒形,面青背白,又似雞腿兒(即翻白草)葉而卻窄,又類似鹿蕨葉亦窄,莖葉梢間開五瓣黃花……。\"從以上描述及原文的附圖來看,與現(xiàn)今所用的委陵菜一致。已收載于《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》1985年版一部中。 [原植物] 委陵菜 別名:白頭翁、翻白草、痢疾草、蛤蟆草(東北),天青地白、小毛藥、虎爪菜(貴州),下路雞(廣東),雞爪草(江蘇),老鴰爪(山東)。 Potentilla chinensis Ser.--薔薇科Rosaceae 多年生草本,高30~60cm,全株密生長柔毛。主根發(fā)達,圓錐形或圓柱形。莖直立或略斜生。葉為羽狀復葉,頂端小葉最大,兩側(cè)小葉漸次變小,有托葉;基生葉通常有小葉15片以上,少數(shù)可達31片;莖生葉有小葉3~13;小葉片長圓形至長圓狀倒披針形,長1~6cm,寬0.6~1.5cm,邊緣缺刻狀羽狀深裂,裂片三角形,常反卷,上面綠色,具疏短柔毛,下面灰白色,密被白色綿毛。聚傘花序聚集;花萼5,闊卵圓形,與副萼互生,副萼線狀披針形;花瓣5片,深黃色;雄蕊多數(shù),花藥黃色,子房近卵形,花柱側(cè)生,短。瘦果有毛,多數(shù),聚生于被有綿毛的花托上,花萼宿存?;ㄆ?~8月,果期6~9月。 生于向陽山坡或荒地。 分布于黑龍江、吉林、遼寧、河北、河南、山東、山西、江蘇、安徽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、陜西、甘肅、青海、四川、貴州、云南等地。 [采制] 4~8月間采收,將帶根全草除去花枝及果枝,曬干;或?qū)⒌厣喜糠智o葉全部除去,僅用根;也有的地區(qū)將根葉分別入藥。 [化學成份] 根含鞣質(zhì)9%,淀粉10~20%;嫩苗中含維生素C等。 性狀鑒別 主根圓錐形或圓柱形,時有分枝,長5~15cm,少數(shù)至25cm;表面暗棕色或紅棕色,有不規(guī)則縱紋及橫裂紋,栓皮粗糙,有時呈片狀剝落,露出淺棕色內(nèi)皮;質(zhì)堅實,斷面皮部及射線淺棕紅色。葉基生,單數(shù)羽狀復葉,有柄;小葉片狹長橢圓形,邊緣羽狀深裂,下表面及葉柄均密被灰白色絨毛。氣微,味苦。 以無花莖、色灰白、無雜質(zhì)者為佳。 藥理作用及臨床應(yīng)用] 本品的全草煎劑對痢疾桿菌有抑制作用。葉及根煎劑對離體蛙、兔心臟有抑制作用,還可以擴張豚鼠離體支氣管,興奮豚鼠離體子宮。根煎劑給感染阿米巴的大鼠灌胃,對體內(nèi)的溶組織阿米巴原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,但體外實驗卻無效;據(jù)臨床報道本品對急性細菌性痢疾均有療效。 [附注] 1. 本品在不少地區(qū)作\"翻白草\"入藥,在湖北、江蘇等地曾作\"白頭翁\"購銷。 2. 鵝絨委陵菜(蕨麻)P. anserina L.在東北、華北、西北的部分地區(qū)作委陵菜入藥。其根纖細,中部或末端膨大呈紡綞形或球形塊根;匍匐莖細長;小葉片7~23,下面密生白色綿毛;花單生于長匍匐的葉腋。功效與委陵菜類似。 3. 腺毛委陵菜P. viscosa Donn在西藏地區(qū)以全草作委陵菜入藥。其根木質(zhì)化;莖直立,全株有柔毛和粘腺毛;羽狀復葉,基生葉的小葉片9~11,倒披針形,下面密生短柔毛,莖生有小葉片3~7;傘房狀聚傘花序,花黃色。功效與委陵菜相似。